• 医院新闻
  • 媒体报道
深度报道|眼库成立21周年,获400对角膜捐献!市眼科医院角膜移植手术超千例,占全市96%以上
发布处室:医院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2-10-31    作者:    阅读次数:
【文字 】【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 10月中旬,来自吉林的邢老师在宁波市中医院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家属遵照其遗愿,捐赠了她的一对角膜。

     

    这天正值宁波市眼科医院眼库建库21周年,邢老师的角膜也是该院获取的第400对角膜。自2001年10月宁波市眼库成立以来,迄今已累计登记角膜捐献志愿书1946份,接受角膜捐献400人,完成角膜移植手术超过1000例。

     

    2003年《宁波市遗体捐献条例》颁布实施,我市角膜捐献取得长足发展,角膜捐献的社会认知度和公众参与度不断提高,角膜捐献从当初每年不到10例,到现在每年60余例,宁波市角膜捐献和眼库的建设在期待中不断发展。

     

    然而,面对每年数千的需求人数,几十例捐献依然远远不够。

     

    一位老师的遗愿

     

    邢老师来自吉林,4年前跟随女儿来到宁波。

     

    退休前,她是当地一位优秀的小学老师。不幸的是,晚年因身患癌症,她大部分时间只能待在家看报纸和电视。有一天在新闻上看到别人的捐献事迹后,她深受感动,萌发了把自己的遗体和角膜捐献出去的想法。今年4月初,邢老师说服老伴和女儿,来到海曙区红十字会,签下了角膜和遗体捐献志愿书。

     

    10月中旬的一天,早上6点多,宁波市眼科医院防盲办主任、眼库专职秘书伊春辉接到邢老师家人的电话,告知邢老师因病医治无效,已经离世。眼库工作人员随即赶往市中医院。眼科医生白植沙小心翼翼地取下邢老师的角膜,完成了她最后的心愿。

     


    角膜劝捐的当初

     

    伊春辉说,角膜捐献像现在这样为公众所接受,历经了20多年的风风雨雨。

     

    2001年,宁波市眼库成立。令人尴尬的是,刚成立后的连续4年,眼库没有接收到一例角膜。2002年12月29日,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全省第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宁波市遗体捐献条例》,2003年1月1日正式施行;2007年5月,宁波市政府拨专款140万元,兴建了占地1300平方米、全省第一座宁波市遗体捐献纪念陵园,为捐献者建起了一个共同的家,也为亲属提供了一个寄托哀思、缅怀亲人的平台;2010年12月12日,宁波成为浙江省人体器官捐献的试点城市……宁波角膜捐献终于迎来了春天。宁波市眼科医院也组建了一支专业的角膜捐献协调员队伍,取了个充满希望的名字:光明天使团队,架起了角膜捐献者与角膜等待移植者之间的桥梁。

     

    看着一个个角膜盲患者失望而归,继续漫长等待,角膜捐献协调员从当初的被动等待开始主动出击:各级红十字会、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和太平间、各区(县、市)的殡仪馆,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但是,逝者家属因为刚刚遭遇失亲之痛,在那个时刻与他们沟通捐献角膜往往十分困难,甚至被骂的情况也是有的。角膜协调员庞张英无奈地表示,刚开始去劝捐,被人赶是家常便饭,有的甚至以为他们在从事器官买卖的非法行为……

     

    即便当事人生前签了捐献志愿书,到了现场也会发生意外。有一次,角膜捐献协调员接到电话赶到逝者家中,正要取角膜时,却遭到逝者娘家人的阻拦。逝者是位60多岁的女士,其丈夫和儿女反复解释,这是她生前的遗愿,生者应该尊重,可娘家人就是不同意,理由是他们不知情。无论怎样解释,娘家人就是不肯松口。最后,协调员只得默默离开。

     

    受捐者成了劝捐者


    所幸的是,随着公众对角膜捐献接受度的增加,这样的尴尬越来越少了,很多受捐者怀着感恩之心,用他们的经历现身说法,成了劝捐队伍的一员。

     

    2000年,时年45岁的郑师傅到了尿毒症后期,不得不依靠透析度日。正值壮年受此打击,他似乎已经看到生命的尽头。幸运的是,2003年,他接受了好心人捐赠的肾脏,成功移植。

     

    重获新生的郑师傅对器官捐献有了更深的理解,痊愈后就成了器官和角膜捐献的劝捐志愿者。“给他人希望,带给自己永恒。”这是他参与劝捐活动时常说的一句寄语。让自己的角膜帮助别人看清世界,也未尝不是一种延续生命的方式,与其化为灰烬,不如在人间留下光明。

     

    2016年,郑师傅又查出了肠癌,他随即说服家人,来到红十字会签订了器官和角膜捐献志愿书。去世前,他还惦记着这事,让家人通知医院早点来取角膜,因为角膜不能耽误,他的女儿完成了他的遗愿。

     

    确实,角膜最好在8小时内取出,方能发挥最好的作用,所以无论什么时候,角膜接收小组只要接到电话,就要第一时间出发。有一次,大冬天晚上10点多,他们驱车前往金华浦江,道路还有冰冻,开了4个多小时。角膜取好又马不停蹄往回赶,到宁波时天已大亮,来不及眯一会儿,马上对角膜进行处理。因为角膜来之不易,哪怕一点点,也不能浪费。

     

    捐献在增加缺口也在扩大


    这些年来,宁波市眼库通过打通捐献壁垒、开放捐献通道等模式,提高了角膜捐献的社会认知度,扩大了公众参与度。角膜捐献协调员也从当初的两位兼职人员,发展到现在的5位专职协调员,他们主动到各地宣讲,进入重症病区甚至太平间劝导人们捐献。

     

    经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宁波角膜捐献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来自宁波市眼科医院眼库的数据显示:2019年角膜捐献27例,2020年为29例,2021年捐献数增加到60例,2022年迄今接受捐献的角膜已有55例。

     

    与其相对应的是,2019年角膜移植手术数为70眼,2020年为79眼,2021年受益于角膜捐献的增加,角膜移植的手术也增加到123眼。

     

    在宁波市眼库可以看到,为确保这些受捐的角膜发挥最大作用,眼库配备了专用冰箱,有专门的监测系统,温度严格控制,一旦冰箱温度发生变化,手机会有报警提示。另外还有一台离体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仪,眼库专用,角膜取来后,通过该设备监测角膜内皮细胞,全国也没几台。

     

    处理过的角膜存放在冰箱的保存液里,标注该角膜的来源、时间、左右眼等数据。伊春辉说,保存设施很完善,但因为供不应求,所以眼库里常常是零库存。保存这这里的,大多是一些移植手术裁剪下来的边边角角,供紧急情况时使用。

     

    面对角膜供不应求的现状,伊春辉说,近年来,国内自主研发的生物工程角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角膜供体紧缺的局面,但人工角膜还不能完全取代捐献角膜,因此,加强眼库的宣传,提高公众角膜捐献意识依然迫在眉睫,同时集中力量进行生物工程角膜技术攻关,尽快实现生物工程角膜对人体捐献角膜的替代也很有必要。

     

    另外,国内眼库运作还滞后于器官捐献系统,各家眼库目前还是单兵作战,亟待改变眼库角膜捐献小作坊模式,建立全国性角膜捐献体系,引导捐献志愿者同时捐献器官、遗体和角膜。

     

    宁波市眼科医院陈蔚院长介绍,当前角膜移植手术的成功率很高,95%以上角膜盲病人都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术复明,一片健康的眼角膜能为2到3位患者带来光明。目前,宁波虽然每年有几十例角膜捐献,但面对每年数千的需求人数,这个捐献量还远远不够。他希望有更多像邢老师这样的爱心人士加入到角膜捐献的队伍,为更多的角膜盲病人带去希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