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科研究所
  • 科研动态
医者|易全勇:二十年练就“复明术”,成为患者信赖的眼底病专家
发布处室:医院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3-08-28    作者:    阅读次数:
【文字 】【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 2023年首届宁波市“青年名医”——易全勇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博士生导师。作为宁波市眼科医院眼底外科学科带头人,易全勇带领的宁波市眼科医院眼底外科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享有一定知名度,得到全国同行专家认可,使大量复杂眼科眼底疾病在宁波解决,挽救了大量复杂眼底疾病患者的有用视力。带领眼底外科每年业务量及年均完成眼底病手术量均占全市第一;浙江省DRGS专科手术排名第三到第四,近5年,个人年均完成眼科手术1500余例,其中玻璃体视网膜手术量超500例,近5年个人年均眼底病手术量宁波市第一。多次在全国大会及省内外会议上演讲、展示技术,获得眼底病专家同行认可,年均在国内高水平会议上发言学术报告20余次。科研上,获2020年度宁波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主持参与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含并一、并通)发表SCI论文20篇。


    眼科医生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者”,方寸之间游刃有余,解除眼疾,将一个个陷于模糊、沉于黑暗的患者拉回光明世界。

    宁波市眼科医院眼底外科专家易全勇主任医师,2007年开始主攻眼底外科。如今,他每年主刀的眼科手术超过千台,为不少患者守住了光明。

    近5年,易全勇个人年均完成眼科手术1500余例,其中玻璃体视网膜手术量超500例,近5年个人眼底病手术量居宁波市前列。

     

    锚定眼底病 深耕“复明术”

    眼底病是致盲性眼病之一,不仅“偷走”了患者的视力,更易造成患者终生失明。“我从小就喜欢挑战,喜欢探索复杂领域,遇到不少患者因为视网膜脱离、黄斑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疾病因未得到及时救治而失明,让人痛心。”研究生毕业后,易全勇来到宁波市眼科医院,主攻眼底外科方向。

    医院最开始从事眼底病外科手术的医生比较少,主要集中在白内障,青光眼等前段手术领域,在外学成归来的易全勇,在老专家老领导的领导和帮带下,逐步积累成长、积极创新,开辟了崭新的眼底病外科领域,科室实力和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如今,易全勇每年要做上千台的眼科手术,为不少患者守住了光明。他说,眼底手术大多是复明术,难度大,风险高,除了提升手术技能,还要有医者担当,面对重症疑难患者不计得失。

    “第二天清晨,病房外啁啾的鸟叫声把我惊醒,努力地睁开双眼,透过纱布的缝隙隐隐感到还能感受到一点光亮,希望之光重又燃起,新的生活又将开始……”一位来自舟山的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在宁波市眼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后,发了一篇长长的手记,详细记录了就诊过程和忐忑的心情,这份真实的记录发布在社交平台上,引起不少朋友的共鸣,也更让主刀医生易全勇感慨万分:“作为一名医生,能为患者挽救光明是一种感动和满足,医生的这份满足感,是如此简单纯粹。”

     

    随着医院的发展,眼底病外科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疾病、视网膜血管性疾病、视网膜脱离等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使许多以往无法医治的玻璃体视网膜复杂疑难病症得到成功的救治。

    近年来,专科不断引进世界上先进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并在国内较早开展了大批新技术,年完成玻璃体视网膜手术量为宁波市第一,浙江省前列。 

     

    科技创新 反哺临床

    在临床经验中,易全勇遇到的80%眼底病病例都是快要失明的患者和复杂病例。这样复杂的眼病在以往经常要达到2小时以上的手术时间,如果借助先进眼科微创手术设备,手术方式更为便捷,手术时间也将大幅缩短。

    “科技进步,医生和患者都是切实的受益者。”易全勇说,“在医疗领域,研究的新药物、新技术,里程碑式的改变手术方式,革新了技术手段。所以我特别崇拜医疗领域的发明创新楷模。”

     

    图|今年6月,浙江首家3D数字导航手术中心落户宁波市眼科医院,这标志着我院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在精细、安全上的基础上取得重大突破,步入了精准化眼科手术3D时代!

     

    近年来,易全勇不断践行,推动手术模式创新和手术器械手段创新。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原创了人工晶体脱位手术复位新技术。


    这项新技术为三攀式人工晶状体(IOL)-囊袋复合体脱位患者,采用单弦闭环固定方法复位的技术效果,该技术采用10-0/8-0聚丙烯线和27/30号针作为导针,以巩膜层间通道作为固定点。最后形成闭环,闭合缝合环进行IOL固定。


    展示的病例结果表明,这项新技术对人工晶状体中心良好且稳定,术后患者未观察到糜烂、低张力、巩膜萎缩、慢性炎症、视网膜撕裂或脱离等并发症,为临床处理此类疾病提供了思路和指导,并造福更多患者。


    在专业的长期创新实践中,易全勇获得了省内外专家的认同,也发表了一些相关科研文章。易全勇坦言:“作为医生,我们在手术中多花一两个小时,有时候能够改变挽救患者的病情走向,甚至改变患者的命运。”


    科研与临床是相辅相成的,大量的临床可以转变成为科研,而科研的最终目的就是反哺临床,让患者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近3年,易全勇在科研上,以第一作者获宁波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作者论文分别获2018、2019、2022年度鄞州区优秀论文1、2、3等奖。第一作者获得1项省自然基金基础公益项目,1项市自然立项;2项市自然,1项省卫生科技计划,2项鄞州区科技计划顺利结题。近5年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含并一、并通)发表SCI论文20余篇,申请并成功举办国家级及省级继教班8次。


    “从事我们眼科手术这一块,吃苦耐劳是第一位的”,易全勇说,自己刚开始做眼底外科的时候,本身白天的手术做到晚上十点十一点,时不时半夜还会再来几例眼科急诊,自己还能照样提起精神接着干。如今成就满满的易全勇经常对科室的年轻同志说:“我们在一例又一例的手术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我们要始终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善于创新。比起天赋,后天努力更重要。”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